如今修缮后的爱国路2号如今修缮后的爱国路2号
爱国路2号二楼展厅爱国路2号二楼展厅
美国友人参观爱国路2号美国友人参观爱国路2号

  □东快记者 刘兴  徐晓婷 文/图

  百年烟台山,爱国路2号在万科联合文物保护专家、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单位等多方合力修复之下,摇身一变成“历史文化博物馆”,以另一种方式“回归”,开启烟台山的百年复兴……近日,东南快报记者走进这座“博物馆”,跟随着影像中的伟人,踏着吱吖作响的地板,走他们走过的路,体验他们曾有过的生活,进行一次历史的时光之旅……

  福州首座“光影沉浸式”博物馆

  触摸烟台山沧海桑田

  曾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伦敦馆设计的香港汇德施建(UnionTechServicesLtd)设计团队,此次带着“感知生活”的理念来到爱国路2号,运用科技呈现方式为福州打造出首个“光影沉浸式”博物馆,让历史从科技的角度重现烟台山百年的芳华。据设计团队介绍,“感知生活”的设计理念意在强调震撼性的展现、强烈的真实感与强大的灯光互动,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。

  走进爱国路2号,斑驳的老墙,古朴而昏黄的灯光让人仿佛穿越回百年前。左侧第一个展厅的墙上挂着一面大屏幕,触发沙发旁的古董台灯,烟台山由古至今的历史长卷便在屏幕中舒展开来,带您从唐朝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走至未来的“一带一路”。展厅左侧墙上18个相框模样、大小不一的屏幕俨然形成一墙“万国建筑博物馆”——五口通商、十里洋行、十七国领事风云、百年商埠繁荣……大小双屏联动,代替枯燥无味的假颗粒板展览,一张张过往的记忆照片悉数道来。

  移步下一个展厅,纯白色仿古制桌椅衬托精致的老古董,烟台山的人与事,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,柜子上摆放着不少烟台山老物件:梳妆镜、时钟、古董勺……每一次触摸,小屏幕就呈现对应的讲解;每一次触摸,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。展厅中间摆放着一张正方形的餐桌。轻触桌面的按钮,桌布瞬间变成了屏幕,烟台山百年前人们精致的西式生活画面渐次铺开,以投影的方式呈现眼前。

  抬眼,壁炉上方孙中山、林森、林徽因等每一位与烟台山颇有历史渊源的名人故事,都通过多媒体手段一一呈现。“将来会在展台上放一本纸质书,参观者每翻动一页都会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呈现,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。”据工作人员介绍,再往里走的第三个小展厅用来展示烟台山最新的资讯,以及进行老照片的展览。

  在爱国路2号,通过与金属古董的亲密接触,便可让历史场景一幕一幕浮现眼前。在这里,历史不仅仅是平面的文字与图像,更多了一种表达方式,沉浸其中,用思维去感知历史,显得更为立体与深刻。

  保留、传承、创新,续写历史

  每个修缮细节都是对记忆的尊重

  据悉,爱国路2号的修缮方案是由福建清华院、AIM恺慕建筑设计、香港汇德施建等国内外设计单位共同努力,秉承“保留、传承、创新”的理念,遵循安全性和可逆性等原则,以最小干预的做法保护建筑的多样性,将前期功能定位、本体修缮方案结合室内设计与展览设计一体化考虑,并由仓山区文体局委托的省级专家团队进行审批验收。

  修缮最重要的就是保留建筑风格的原貌和多样性,为了使外廊墙面的历史痕迹得以保留,负责室内设计的AIM恺慕建筑美国设计总监Wendy女士参考慕尼黑阿尔特斯绘画陈列馆、柏林新博物馆等著名历史建筑的设计手法,并没有将整体墙面进行粉刷,而是采用可拆卸大玻璃将建筑墙面进行参观界限分隔,既保证参观视角,又能提升文物观赏性。室内墙面或墙柱也采用“半新半旧”的处理方式,粉刷一半,保留一半,强烈的视觉对比增添了抚今追昔的历史感。

  据悉,修缮前,建筑内的百叶窗什么颜色都有,红的、绿的……特别杂乱。为了考究它原本的颜色,设计师翻看墨尔本大学关于烟台山的馆藏资料,还和专家一同前往全国各地的美国领事馆考察,发现各地相关建筑都是沿用了白宫的建筑元素,最后确认整体外窗颜色应该是全白。而为了寻求当年屋内门板的颜色,工程师在文物专家指导下选用了一块块废弃的门板,一层层往里刮,直到最后才发现颜色为橄榄黄。作为前期定位成策展空间的修缮建筑,创新也是必不可少,比如说“黄铜门套”,就是在每一扇门外做了一些简单的固定设计,秉承可逆性的原则,未来是可以完全拆除的,并不损坏建筑本身。

  为了探寻当年爱国路2号建筑的原貌,设计师们还走访周边居民。如今修缮起来的露台就是在走访中从他们那获得的重要信息。当年,二楼的露台年久失修,下雨便漏水,而露台下便是这栋楼的主路口,居民觉得很不方便,要么修要么拆,但是修的价格更贵,因此便决定将露台拆掉。而当年的壁炉对于原住户来说没有什么用,每一间屋子基本都看不到壁炉的痕迹,无法探究原始样式。庆幸的是,在一楼一间当年被当做“储藏室”的小屋里,发现了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壁炉。每一处修缮的细节,看似理所当然,但都是采用“样板先行”反复验证的方式,确定无误后,再做大面积施工,每个修缮的细节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尊重和纪念。

  从2015年10月拿到这块地,开始选择第一栋修缮的老建筑,进行修缮方案的研究,到2017年9月底对外开放,历经700多天的精心打造,爱国路2号以烟台山历史博物馆的全新功能向公众开放。“刚开放时,人相当多,但建筑物的承载有限,同时容纳太多人,对于建筑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。甚至不少爱美的女士穿着高跟鞋进来参观,对建筑老地板都会造成破坏。”目前,爱国路2号参观需要进行网络预约,市民可以扫描门牌二维码或登录官方微信公众号,填写相关信息,预约参观时段。据负责人介绍,“目前,每天约有200人的参观流量,每组预约号一般限制5人以内,同一时段限制5组人。为了互不干扰,参观者还可以下载APP,戴上耳机就能同步听到讲解。”

  几易其地的领事馆见证百年烟台山

  鸦片战争后,福州成为首批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,烟台山因其地理位置逐步成为福州对外开放交流的最前沿,先后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。随后,一批风格多样、造型精美的近代中西建筑拔地而起,洋行、教堂、医院、学校相继落地。由此,烟台山便有了“中西建筑博物馆”的美称,奠定了“万国建筑博物馆”的建筑风貌和独特的环境特色。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,各国领事撤离,建筑物才逐渐改作他用。

  美国领事馆1854年在乐群路开设,根据老建筑百科记载,美国领事馆开始是采用租住方式住在乐群路上。咸丰四年,美国政府正式向福州派出领事,设立领事馆。

  一直到1893年,美国驻福州领事萨米尔。葛尔锡还在为没有一套产权归属的领事馆办公地而发愁,曾十分急切地向美国政府申请购买当时的怡和洋行(今爱国路2号),为此多次写信给当时美国的国务卿,并一再和洋行商洽价格,但最后美国政府并没有同意购买。

  美国领事馆在洋行的办公时间长达二十几年。此后购置了位于今天麦园路84号福建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的建筑作为办公地,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。门窗高大,采光通风条件极佳,现为福州卫生学校图书馆。另一座华人员工宿舍为红砖木结构西式三层楼。这里是美国政府拥有产权的最终地址。

  美国商人在清末最初主要从事茶叶贸易,后期转向经营木材、面粉、樟脑以及金融产业,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受辛亥革命等影响,他们在福州的经营逐渐被日本取代,渐次撤离福州,到1949年以前,在仓山的美国人已经悉数离开。建国后,这里便被当做民居使用,入住的20多户居民根据生活需求改变了它的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。

  据万科负责人介绍,决定选择爱国路2号作为修缮的第一栋老建筑,除了它的历史底蕴和地理位置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建筑风格。它是一栋纯西式的老建筑,融合了三种建筑风格:古典主义风格、巴洛克式风格以及殖民地式外廊建筑风格。